2009年6月20日 星期六

切格瓦拉孫女為愛護動物組織代言


2009/06/19 古巴革命英雄切格瓦拉的孫女,戴起她祖父的招牌扁帽,披上裝滿胡蘿蔔的彈匣帶,鼓吹另一種革命,她替(人道對待動物組織)擔任代言人,鼓勵大家用吃素,來愛護動物。
切格瓦拉的孫女名叫(莉蒂亞),今年24歲,人道對待動物組織相中她擔任代言人,不僅僅是因為她是革命英雄的孫女,而是她真的是一個素食主義者。

Will all Master's followers go to the same Heaven?

Q:A perfect master initiate to a soul, would the soul go to that heaven where the Master came from? If a disciple walks away from the Master this life, would he or she get initiation from other same level Master in the next life ?



A: As the Bible states," In my Father's house, there are many mansions." In a broader sense of Father's house, everyone, including the full devotees, half devotees, and little devotees, will be in the house of Father, but they will be in completely different mansions.
The spiritual practitioners are like the ones waiting before the Pearly gates in a long, long queue. For the ones who walk out, and later they wishes to line up again, they have to go to the last position, and the length of the queue is far beyond imagination, if these people are lucky enough to come back without much trouble. Because their desires for something else will make themselves entangled with the various thorns, so they could be back with much harm. It's their choice, their self-created karma. However, the door of Master is always open for them, but they have to finish their own karma, even though the Master would try all means to lessen the burden of the disciples.
The free will was given to us because of the love of God, so we have to take it with great care.

2009年6月19日 星期五

健康的流行 日、韓上班族騎鐵馬

TVBS2009/06/19 溫元樸
亞洲經濟不景氣,意外帶動一波鐵馬熱潮,日本與南韓上班族,最近都不開車了,每天起個大早騎單車上班,每個月省下大筆油錢、停車費,身體也更健康,特別是日本企業主對於員工騎單車上班,相當鼓勵,不但可以申請與開車相同的補助金,老闆還會另外發一筆獎金,因此越來越多上班族,加入「鐵馬」行列。
日本上班族長田浩和:「我出門囉!」
每天一大早,山梨縣這位上班族,就推著鐵馬上路,別小看這3公里路程,自從不開車,改騎車之後,長田先生每個月省下台幣1500元。日本上班族長田浩和:「加油次數減少了,因為不是天天開車嘛,老婆大人非常開心。」
他服務的公司,從去年9月開始鼓勵「環保通勤」,現在已經有1成員工,天天騎單車上下班;這家企業祭出獎勵辦法,單車通勤不但有獎金,還能領補助。日本上班族:「早安!」
這樣的規定非常彈性,只要取得上司同意,也可以開車來,像是這位上班族,因為送家人去看醫生,今天不得不開車。日本上班族:「麻煩您簽名。」
日本政府也意識到環保通勤好處多多,特別開設專屬網站,企業推行騎單車上班,還能獲得環保認證,提升企業形象。國交省課長:「我們會肯定企業的努力,當然也希望一般民眾也配合。」
不讓日本專美於前,南韓總統李明博也帶頭騎單車,首爾市立刻拿出配套措施,不但開闢單車專用道,未來還將推出單車保險。首爾市長吳世勳:「我們希望確保單車族,有自己的專用路線。」
與日本的14%、荷蘭的27%相比,南韓單車通勤族只佔人口的1.2%,政府認為發展空間非常大;這位上班族騎車上班已經3年。南韓上班族宋在昆:「這種通勤方式,讓我的健康與荷包都受惠,我覺得真的是好處多多。」
雖然騎一趟就要花80分鐘,不過一年下來,省下的油錢、停車費,超過台幣15萬元;越來越多人開始跟進,不景氣意外創造好空氣,也成為亞洲的另類現象。

響應環保議題 吃蔬食也能抗暖化

TVBS 2009/06/19
節能省碳做環保,已經成為世界潮流,現在還有人提倡吃素食來響應環保。
由於人類吃肉食,而讓畜牧業發達,也因此造成自然資源耗損,和溫室氣體的排放,所以有部分宗教和環保團體,提倡吃蔬果、素食來對抗地球暖化,希望藉由多方面努力,落實環保在日常生活中。

幹細胞造精子 女女生子不是夢


2009/06/19 中時潘勛/綜合報導
加拿大即將上映的新電影《嬰兒方程式》(Baby Formula,暫譯),內容講述兩位女同志使用對方幹細胞衍生的精子,而受孕懷胎。無獨有偶的是,英國學者正致力於以女性骨髓幹細胞造出精子,而且宣稱有所進展。
加拿大新聞網站「Cnews」報導,《嬰兒方程式》的情節固然是虛構的。然而,隨著幹細胞研究迅速進展,人類同性生殖有朝一日會不會實現?應不應容許其出現呢?
英國新堡大學「人類遺傳幹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卡林.納揚尼雅(Karim Nayernia)表示,利用人類女性的幹細胞來製造精子,再用來令另一名女性的卵子受孕,「科學上、原則上是有可能的」。
二○○六年,納揚尼雅博士便用雄性小鼠的胚胎幹細胞造出精子,讓雌鼠受孕,繁衍後代;一年後,他的研究團隊更利用男性的骨髓幹細胞,發展出未分裂前的精子。接下來該團隊致力於使用女性骨髓幹細胞來製造人類精子。
納揚尼雅表示,接下來幾周內,其團隊將發表論文,詳述如何在實驗室生產人類精子;過程中使用的幹細胞取自男性,但他們使用女性幹細胞來造精子,也有一定進展。
然而,加拿大多倫多市幹細胞科學家那吉對此有所存疑;他表示,要從女性幹細胞製造精子,有幾項生物障礙亟待克服,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女性的去氧核醣核酸有兩條X染色體,卻沒有男性的那條Y染色體。
那吉認定,沒有Y染色體,想製造精子,說白了根本不可能。另外,女性有兩條X染色體,同一細胞內有兩條X染色體便會阻擋精子成形。人類的生殖細胞都要經歷減數分裂此一過程,精子與卵子各只有一組廿三條染色體,不像其他細胞有廿三對、即四十六條染色體。由女性幹細胞製造出來的生殖細胞能不能減數分裂,目前也不清楚。
那吉表示,就生物學而論,電影《嬰兒方程式》誠屬虛構;他在試映會上看了這部片子,表示「很喜歡」,儘管前提為虛構,但電影卻有重要的社會訊息:只要生物學上有可能,幹細胞研究將拓展其界限,此外還會衍生一堆倫理道德問題,目前世界變動極其迅速,人類對此必須有所意識,有心理準備,而且開放自己的心胸。

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研究:棘魚腦子雖小 但是不笨

2009/06/17 (路透倫敦17日電)英國科學家今天報告說,歐洲各地小河都可以發現的一種小魚,擁有像人類一樣的學習能力。
這種棘魚可能是第一種表現出人類重要學習策略的動物,有能力將自己與其他同伴的行為做比較並且做出選擇,藉此讓自己獲得比較多的食物。
德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研究人員肯達爾(Jeremy Kendal)說:「小魚的腦部或許也小,但是他們仍有某些令人驚奇的認知能力。」
肯達與聖安德魯大學(St. Andrews University)的同仁在多次試驗中發現,75%的棘魚聰明得足以從觀察同類的行為得知,魚缸裡面的餵食器有豐富的食物,即使他們自己之前從餵食器得到的食物很少。
科學家在「行為生態學」(Behavioral Ecology)期刊上報告說,這種能力代表他們有不同於其他生物的複雜社會學習能力,除了人類,科學家尚未在其他動物身上發現到。中央社(翻譯)

救地球推動環保 郝龍斌:多吃素

2009/06/17 (中央社記者楊一峰台北17日電)台北市長郝龍斌今天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表示,最簡單的環保方式就是吃素,而台灣吃素的條件比西方要強了許多,而吃素可以從一天吃一餐素開始。
陳文茜在節目專訪時談到最近在台灣放映的一部影片「搶救地球」,這部由法國導演盧貝松拍攝的環境意識電影,在YouTube網路上可以直接下載,法國一位部長看過這部影片後,買下部分版權,提供法國學生觀賞。
「搶救地球」在台灣放映的版本就是由郝龍斌配音。郝龍斌說,他在配音時看到整部影片的場景,是以空中拍攝方式呈現地球的情況,這部電影沒有劇情,但是拍攝的很美,呈現出地球從起初到現在的情況,地球因為人類過度開發而受傷,是一部值得觀賞的電影。
郝龍斌說,「搶救地球」是很好的環保教材,人們應該有永續發展的概念,不要破壞地球的生態,讓後代子孫無法享受地球。
由於肉類的生產過程都會消耗大量二氧化碳,郝龍斌也籲請民眾多吃素,他認為吃素就是最簡單的環保方式,也對健康有益。

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

世界逾10億人吃不飽 面臨人道災難


2009/06/17(路透羅馬15日電)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署長薛蘭(Josette Sheeran)表示,高昂的食品價格今年上半年又多讓1億500萬人面臨吃不飽的處境,使得全球苦於飢餓的人口總數突破10億人。
八國集團(G8)發展部長在羅馬集會時,薛蘭呼籲富裕國家不要減少提供的援助,因為難以吃頓飽飯的人越來越多,世界面臨「人道災難」。 
薛蘭表示:「今年我們平均每週新增加400萬個吃不飽的人。今年前六個月就多了1億500萬人。」她引用的數據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該機構即將宣布全球營養不足人口已突破10億人。中央社(翻譯) 

小娃兒捐零錢 「愛的麵包」響叮噹


2009/06/16〔自由時報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愛的麵包經過3個月的「發酵」,世界展望會東區辦事處昨天到蒲公英幼稚園回收,撲滿內盡是小朋友愛心累積,盼小零錢發揮大作用,讓偏遠地區的學童順利上學去。
「匡啷!匡啷!」戴嘉祐昨天上午拿著存了3個月的麵包撲滿,開心搖晃,發出零錢聲響,直說「這是我幫爸媽整理客廳、打掃廚房、洗車子,靠自己的勞力換來的成果,要以自己的力量幫助偏遠地區的貧困小朋友」。
園長劉育芳表示,現在的小朋友很幸福,卻不知社會一角有人貧困到三餐不飽,沒辦法上學,便與世界展望會合作,播放生命教育影片,並號召學生認養愛的麵包,學習助人。
結果獲得120多名幼稚園學童及家長響應,4月起認購「愛的麵包」,劉育芳說,麵包發給學生後,只要拿到父母給的零錢,不再是買零食,而是往撲滿投,有位小朋友每天洗完澡、吃飽飯後,便會固定向阿嬤要個零錢投撲滿,孫子的助人之心讓阿嬤很感動。
愛的麵包一次回收83個,幼稚園老師看到小朋友的愛心滿滿,也不落人後的發動捐款,昨天總共捐出2萬4142元。
世展會東區辦事處主任陳雅玲表示,第一波是幫助世展會長期關懷的偏鄉兒童及經濟弱勢家庭的學生順利上學,透過助學方案,台東地區有4000名受助學童,歡迎更多家庭、上班族、各級學校師生踴躍認養「愛的麵包」。

一個奶農的心路歷程

資料來源: HumanMYTH.org 作者: 雪莉凡德司路斯 Cheri Ezell,sanctuary co-founder
http://www.humanemyth.org/cheriezell.htm

讓我首先聲明我一向喜歡動物,但我從小長大在一個肉與馬鈴薯的世界 -- 對待他們有如財產和物品的社會。我從不知道我吃的肉來自大眼睛的牛和毛茸茸天真的雞。雖然我知道我一直想找份與動物為伍的工作,但卻歷經不少時間和幾場生命課程之後,我才找到了一份真正有益於他們的工作。
我第一個快速成長是當受僱於一藥品製造商,擔任組織技術員和屍體解剖室技術員時。我被告知研究有益於人類,而實驗動物的殺害被稱為「犧牲」。在記錄解剖室數據的日誌上說,我們並沒殺死任何生物,我們只是「犧牲了一些號碼」。我記得就業的初期,我得走去可愛小比格犬的籠子,定期給他們注射一些如增長劑,抗生素,多巴胺和一堆其他的化合物。我會與他們交談,伸進籠子去寵寵他們,一直注視著他們信賴及無知的眼睛。我這麼做不過幾天,就被逮到,並被斥責。我被告知除了用藥,檢查,清潔和餵養以外,試驗動物不准與人類接觸,因為任何感情的表達會引起動物求生的慾望,對研究人員給他們化合物的反應,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嗯,我嘗試在那樣的說詞下生活了約4年才離開。我探索的人生也才啟程。
我下個工作在水族館。雖然發現自己置身於許多熱愛和關心動物的人中,然而我們卻在為以動物的血來填滿荷包的人工作。後來我離開了水族館,很短暫的作了平面設計師,然後就決定要成為羊奶農。事實上當為我的農場選購山羊時,我認識了我的乳農丈夫吉姆。我們很快就形影不離。
有一天,我進入了羊舍,而他正在擠奶,且發現一隻明顯生病的小牛犢。當我詢問她可能會有何遭遇,他告訴我,無論小牛犢有病沒病,她將被送往牲畜交易商,並在那當作肉而出售。我才知道乳牛必須每年受精以持續產奶,以及牛犢出生後不久就迫與母親分離 - 如果他們從其母親得到對維生很重要的初乳,已算是十分幸運的了。雖然有些小母牛犢被留下作更換之用,大部分卻被送往屠宰場或小牛肉交易所,結束其短促且並不快樂的生命。
母親和嬰兒因心心相連而流露的音聲,只是我們人類拆開其感情生活的一小面向而已。母親在分離多天後仍然呼嚎著她的牛犢。這樣的行徑怎能被稱為「人道」呢?而沒在出生後不久即被殺害的農場動物,卻須歷經刺身,烙印,耳編號,剪尾,去勢...全都不用麻醉。一種在剪尾和閹割常見的做法是,利用一個上橡膠圈工具,將要切除的附肢週圍綁緊一小橡皮筋。在此身體部位的血液供應中斷,並最終脫落過程裡,此技術導致的疼痛會持續數週。其他一些技術,包括無鎮靜或麻醉的壓碎和切割。這是哪門子的人道待遇?
或早或晚,我們的良知會不准許我們為了生產奶製品,而繼續從乳牛擠奶。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增加了山羊群,並開始出售羊奶。我想,也許這是另一種替代方案 - 我可養動物,可以有羊奶而羊犢可當寵物。我們熱愛山羊,羊犢和成羊都愛,當與我們一起時,我們希望他們能夠有最好的生活。所以,是的,他們是被過分講究地照顧,並被允許擁有我們盡可能多給的自由。
日復一日,吉姆開始變得與動物甚為親密,反之過去當他在乳牛業時,總是太忙,而不能有這種親密關係。在那些日子裡,當小牛犢出生,他會連絡牲畜經銷商,準備餵些牛奶,他甚連幼牛犢都看不到。但是,現在他抱著嬰兒羊犢。他親自照顧他們,注視著他們的眼睛,我也一樣。而他們會顯然的以信賴和愛來回視。
但是,我們仍然得養家餬口,我很快就意識到我不可能從生產的羊奶量,及賣羊寶寶當寵物而賺出足夠的錢。羊寶寶是如此之多,每年你都生生不息。而有興趣購買山羊作為寵物的人並不多。
某些種族社區,有在復活節假期食用羊犢肉的傳統。因此,我們的農場在每年春季時,尋找羊犢的人是接踵而至。我們賣秤重約25-35磅重的羊犢,而客戶則支付費用。然後,羊犢被雙腿一綁像件行李般的扔進小卡車行李廂或後座。吉姆很快的說,「我來搬羊犢吧」,他會輕輕地把羊犢放進買客的車內。有一天,我們站在羊舍門口,聽到我們被賣走的羊犢,在車的行李箱內嚎哭。正是在這可怕的時刻,吉姆和我面面相覷,淚水禁不住在眼眶打轉,於是我們不殺生的旅程就此展開。
這轉換對我們是一可怕的考驗,因為羊奶和小羊犢,原是我們支撐這農場收入的一部分。但是後來當我們目睹一些羊犢的屠宰後,使得我們生命跑道轉換的歷程劃上句點。我們毛骨悚然的看著一隻山羊被粗暴的定位,準備好要切斷他的喉嚨。他無比驚駭的大聲哀嚎,然後刀子很快越過他的脖子。那並非即刻死亡。掙扎又持續了20或30秒,但似乎是永無止境般長。
所以,是的,你可以飼養他們,在綠油油草地放牧和每天替他們刷毛,但是當你最終將他們放進別人的卡車或運牲畜的拖車裡,拖去被宰殺時,我不管你在他們被宰殺前,是否有祈禱,或你只是將他們送到屠宰場。他們的喉嚨依然被切開。他們感到疼痛。他們喘息著想呼吸。我無法想像他們在想些甚麼。如果你注視他們的眼睛,可以看到恐懼和被遺棄。你曾愛過這動物,然而你卻運送他們步上這恐佈的死亡。所以,我不能想像在飼養任何眾生裡,「人道」和養殖可相提並論。兩者對我而言就是無法相融。
吉姆和我自從離開乳業,便將我們的農場轉換成一個農場動物,野生動物和伴侶動物的庇護所。現在當我去雜貨店,經過肉品部時我是舉步艱難。這聽起來很奇怪,因為我過去曾與他人一樣時常在肉品部購物。我看到顧客前往,並選擇其喜歡部位的肉時,我想執其手,向他們解釋,這是來自一位如同你我的有情眾生。這肉來自一頭有嬰兒,有家庭 - 或試圖有一個家庭的牛。我希望人們能理解這些眾生,若順其自然,會與其同類建立真正的連繫,如果我們允許的話,與人類的連繫亦然。然而,我看到人們拿起那塊肉片,絲毫無概念該肉片來自何方,或那動物被宰殺時遭受何等的痛苦。這不是他們的錯。這僅是社會教導我們的生活方式,在我親身經歷使我轉換跑道之前,我也學到的生活方式。

所以對吉姆和我,對人道和非人道的畜養,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劃分。人道的畜養是以素食為基礎的培育。不人道蓄養是為生產和食用而繁衍任何動物。現在我們感到更快樂和更滿足,所作所為皆和平相處。我們也嘗試與人們分享我們的故事,或許他們也可以朝幫助建立一個更仁慈的社會做出轉變。

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孩子找到自己 勝過追求名校


〔記者陳宣瑜/自由時報〕「誰說一定要念明星高中、明星大學才有前途,私校也未必不好,只要孩子認識生命、找到自己,未來才是一片光明;追求頂尖、卓越,只會讓自己的生命更渺小。」台北縣家長聯合會常務監事陳昶儒看到台大甄選放榜相關報導,明星大學還是以錄取明星高中學生居多,滿心感慨。
今年國中基測提高量尺滿分,各高中都隨之重新調整錄取門檻,陳昶儒指出︰「我們說高中要朝社區化,可是大多數高中調整分數時,卻是拉高門檻,像北縣某高中去年錄取門檻二三二分,隔年提高到三五二分,高分的在地學生可選台北的學校,是否能留得住學生呢?」
各校門檻分數都是經由學校老師討論訂定,陳昶儒認為,學校老師並不是真正了解社區高中的意義,且依舊抱持「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觀念;他指出︰「二流學生變一流是老師的專業,一流變二流,老師難道不用負責任嗎?」
陳昶儒以多年擔任家長會幹部的觀察,「私立高職」辦學其實比「公立高職」用心,私校有招生困境,因此辦學反而很認真,像開平餐飲學校出國比賽年年拿冠軍已不是新聞,詢問在公立高職餐飲科教書的朋友,為何不願意帶學生出國比賽,他卻回答:「神經病,我這麼認真的話,不就被其他老師討厭嗎?」
陳昶儒說:「穀保中學資料處理科某一年一個畢業班五十位畢業生,就有四十七個學生拿到乙級證照,都可以當講師了,人家都是撿基測失敗的孩子來教,還可教出一流孩子,又何必去追求明星學校的光環。」
他表示,二女兒現在讀私立高職二年級,當初是拿獎學金進去的,第一年學費幾乎全免,而且現在高二學校就要把高三所有功課教完,高三全力衝刺升學,晚上天天留在學校晚自習,連補習費都省了。
陳昶儒認為,所謂明星名校享用教育大部分資源,可是培育的人才對社會的貢獻常是不成比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通常跟他的財富、學歷和文憑都沒關,為什麼這樣?這跟生命熱情有關,生命是長出來的,是演化出來的,不是被教出來,上一世紀的人,永遠沒辦法告訴別人下一世紀會變成什麼樣,教育主體應是孩子的學習,大人應是陪伴跟引導,沒有必要強迫孩子一定要念明星學校。

DIY ice cream


1. 水果切小塊放進冷凍庫凍好備用( 切小塊較容易打 )

2. 生腰果 (可多放一點, 這是吃起來像乳製品的原料)

3. 豆漿少許 ( 加一點到攪拌器裡才打得動, 但加太多就變果汁而非冰淇淋了 )

4. 果糖 ( 視個人口味, 及水果的甜度而定 )
以上全放入攪拌器打一打即可. 吃起來真的有牛奶冰淇淋的味道.

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英報:素食主義能拯救世界嗎?

英國《衛報》5月16日發表文章,題目是“素食主義者能拯救世界嗎?”摘要如下。  
幾十年來,為保護環境而反對吃肉的觀點基本只會出現在素食主義者的網站和雜誌上。而到了兩年前,已有相當多的西歐人準備為我們的星球放下餐刀、一心吃素,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事情轉變的速度令人吃驚。
  出現轉機
出現轉機是在2006年,當時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的名為《牲畜的巨大陰影》的研究報告顯示,畜牧業造成的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竟佔總量的18%。這只是個開始。巴西在2008年宣布,從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亞馬遜熱帶雨林的面積縮減了1.2萬平方公裏,這主要是為歐洲市場提供動物飼料的牧場主和大豆生產商造成的。全世界很多地區都面臨缺水問題,但畜牧養殖業生產一公斤肉的用水比小麥種植要多得多。考慮到上下波動的全球糧食價格,將包括穀物在內的12億噸草料用來滿足全球的肉類消費似乎有些不明智。自1970年來,全球肉類消費量已經增長了2.5倍多。
素食主義者在很久前就出現了———畢達哥拉斯派在2500多年前就禁止食用動物———但即便與環保有關的論據與日俱增,他們似乎始終無法在論辯中佔上風。目前,僅有2%的英國人是素食主義者。
幸好,現在似乎正在出現一種取代完全戒葷的更實用的辦法。2008年9月,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負責人拉金德拉·帕喬裏呼吁人們為食肉造成的影響而承擔個人責任,帕喬裏本人也是一名素食主義者。
他說:“一開始可以(一周)有一天不吃肉,之後再慢慢減少。考慮到採取行動刻不容緩和在短期內減少吃肉的可行性,這顯然是最有吸引力的辦法。”這周,比利時的根特鎮響應他的號召,宣布將每周四作為素食日。餐廳、飯館和學校每周將有一天來踐行素食主義,在其他的日子也會推廣素食。
這不是素食行動第一次得到制度上的支持。在英國,國家醫療服務係統的目標是通過“增加食用環保飼料的魚和減少對蛋、肉、奶的依賴”來減少對環境的部分影響。去年,倫敦卡姆登地方議會宣布將發布一份公告,號召學校、護理院和餐館減少肉食供應和鼓勵員工成為素食主義者。(這一提議最終被保守黨議員否決,他們堅持不應剝奪人們的選擇權。)而在德國,聯邦環境部在1月份呼吁德國人更多地遵循地中海飲食方式,即只在特殊的日子吃肉。
複雜爭論
關于素食的爭論十分復雜,因為沒有對環境產生同樣影響的兩片肉。在蘇格蘭高原沼地養大的牛與在飼養場用谷物飼料集中喂養的牛,這兩種牛肉的“生態足跡”大不相同。同樣,不同國家採用的畜牧方式也大不相同。例如在美國,每生產一卡路裏的肉奶制品,牲畜一般會消耗5卡路里以上的飼料,在印度則不到1.5卡。在肯亞,用穀物喂養動物是種奢侈,由于這些動物的飼料是人類無法食用的草料和農副產品,因此牲畜產出的卡路裏比消耗的要多。
生態學家安妮卡·卡爾森-卡尼亞馬上月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發表論文說,與大豆等富含蛋白質的產品相比,生產一公斤牛肉和豬肉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要多30倍。另一方面,這篇文章還指出,生產禽蛋類產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奶酪要少得多,後者是排放量最多的污染源之一。那麼,在設定素食日和泛泛地討論素食主義時,人們有沒有充分考慮到這些細枝末節,還是說我們都應停止吃奶酪,變成嚴格的素食主義者?
卡爾森-卡尼亞馬說:“素食日傳遞了一個人們可以理解的簡單信息,但我們最終要做的很可能是在整體上減少對動物食品的攝入。”
“公平份額”
紐約大學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亞歷克斯·埃文斯指出,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公平達成氣候變化國際協議的唯一辦法是,為富裕和貧困國家制定人均碳排放量的“公平份額”。埃文斯:“糧食供應也應採取同樣的辦法,但目前還沒有一致方式,來計算各方在全球糧食供應———尤其是肉類供應中的‘公平份額’。”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全球糧食產量數據進行了初步計算。全球對肉制品和包括牛奶在內的奶制品的平均消耗量在2003年是每人152公斤。歐盟和美國的平均消耗量超過400公斤,而烏幹達只有45公斤,這形成鮮明對照。為達到全球產量的公平份額,富裕的西方國家必須將消耗量減少———這還不包括一個事實,即如果世界人口在2050年前再增加23億,各國的份額必然會更少。
然而,由于全球肉類生產已經到了難以維繫的地步,進一步削減消耗量是有必要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及其它組織呼吁,在205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80%。由于大量攝入肉制品和奶制品是件奢侈的事,希望畜牧業在一定程度上減產似乎也是合理的想法。對于富裕的西方國家這就意味著,大量減少對肉制品和奶制品的消耗,使其降至目前水平的十分之一以下,而且越快越好。 (編輯:劉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