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8 【台灣醒報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亞當斯密《國富論》中提到的「鑽石與水的矛盾」,前提設定可能要重新改寫了!氣候變遷加劇、環境惡化,西亞、南亞、北非皆面臨水資源匱缺的窘境,恐怕水會越來越貴。不過台灣學者表示,台灣有獨立的水資源體系,雖不致引發爭奪戰,但需妥善調配運用、系統化管理,否則將連帶影響糧食供需量。
目前西亞、南亞、北非等地皆陷入水資源爭奪戰。以西亞為例,幼發拉底河上游的土耳其建造水壩,阻斷了下游伊拉克、敘利亞等國的水源。近日即傳出伊拉克近兩百萬人為缺水所苦。流經以色列、巴勒斯坦的約旦河,也讓兩國情勢更為劍拔弩張。目前以色列聲稱握有九成的河流控制權,巴勒斯坦人只能使用不到兩成的水量。
南亞地區,印度河流經的兩國,巴基斯坦與印度,也引發搶水糾紛。水庫、水壩同樣造成下游地區喀拉蚩一帶的水荒問題。不過若要關閉其中一個水壩供水,就變成旁遮普地區缺水。顧此失彼,問題相當棘手。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柳中明表示,1970年代已降,西亞、南亞、北非等地皆是氣溫明顯上升、乾旱頻傳的地區,再加上不斷增加的人口,水資源缺乏是一定的。
北非尼羅河區域長久以來也為「水」爭執不休。烏干達、盧安達至今仍為了是否能自由在河畔建蓋水壩等設施,試圖與埃及協商。不過埃及最近也面臨大麻煩。科學家在兩年前就曾提出警告,若海平面上升,尼羅河三角洲區域難逃一劫,現在果真一語成讖。最近英國《衛報》報導,因海平面上升,尼羅河三角洲一帶開始面臨海水侵襲,不利農民種植。這塊土地生產全國近六成的農產品,未來發展,令人憂心。
台灣會不會面臨搶水困境?柳中明持否定意見。他認為台灣有獨立河川系統,不致於與其他國家爭奪資源,反倒是如何調配運用、減少高耗能產業用水,發展綠產業,才是關鍵。
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童慶斌也同意此說法,並認為「台灣恐面臨產業間的爭奪」,如何系統化管理,提高水資源運用效率,如雨水儲集、循環水利用、海水淡化等,皆是參考方案。
但童慶斌也憂心,氣候變遷加劇,但在目前農業用水量不調漲、農地廢耕的情形下,恐怕也會如他國面臨缺糧問題。他建議,政府應以土地為單元管理系統,將農地、水等因素納進考量,這也是目前學界的共識。
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久違了!非洲
時隔七年再度踏上非洲,只見東非人潮熙來攘往,車潮不斷,有些地區若非看到黑人,還以為自己置身歐洲;西非雖然遜色一些,可是這些年的變化也是令人刮目相看。過去在夜裡點著小油燈做買賣的,現在都換上了長長的日光燈;摩托車和二手的車輛還會造成交通阻塞的現象,到了午夜,呼嘯而過的車聲依舊不絕於耳。西非也漸漸引進新的管理系統,只是人的思維和習慣尚未趕上硬體更新的速度。儘管如此,我想上帝看了應該也很高興吧!這些曾處於飢餓邊緣,民生凋敝的地區,終於得享小康的生活,人們也顯得更有自尊與自信,這是上天福祐,再加上許多無名英雄奮鬥的結果。
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
美國科研人員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名曰「傷痕實驗」。
他們向參與其中的志願者宣稱,
該實驗旨在觀察人們對身體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應,尤其是面部有傷痕的人。
每位志願者都被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裡,
由好萊塢的專業化妝師在其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
志願者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照照化妝的效果後,鏡子就被拿走了。
關鍵的是最後一步,
化妝師表示需要在傷痕表面再塗一層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
實際上,化妝師用紙巾偷偷抹掉了化妝的痕跡。
對此毫不知情的志願者,被派往各醫院的候診室,
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對其面部傷痕的反應。
規定的時間到了,
返回的志願者竟無一例外地敘述了相同的感受———
人們對他們比以往粗魯無理、不友好,而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
可實際上,他們的臉上與往常並無二致,什麼也沒有不同;
他們之所以得出那樣的結論,
看來是錯誤的自我認知影響了他們的判斷。
這真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實驗。
原來,一個人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
同時,這個實驗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一句西方格言:
「別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不是嗎?
一個從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
一個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視的眼光;
一個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
一個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惕的眼光……
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內心世界,就有什麼樣的外界眼光。
如此看來,一個人若是長期抱怨自己的處境冷漠、不公、缺少陽光,
那就說明,真正出問題的,
正是他自己的內心世界,是他對自我的認知出了偏差。
這個時候,需要改變的,正是自己的內心;
而內心的世界一旦改善,身外的處境必然隨之好轉。
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
[文 葦笛]
他們向參與其中的志願者宣稱,
該實驗旨在觀察人們對身體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應,尤其是面部有傷痕的人。
每位志願者都被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裡,
由好萊塢的專業化妝師在其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
志願者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照照化妝的效果後,鏡子就被拿走了。
關鍵的是最後一步,
化妝師表示需要在傷痕表面再塗一層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
實際上,化妝師用紙巾偷偷抹掉了化妝的痕跡。
對此毫不知情的志願者,被派往各醫院的候診室,
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對其面部傷痕的反應。
規定的時間到了,
返回的志願者竟無一例外地敘述了相同的感受———
人們對他們比以往粗魯無理、不友好,而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
可實際上,他們的臉上與往常並無二致,什麼也沒有不同;
他們之所以得出那樣的結論,
看來是錯誤的自我認知影響了他們的判斷。
這真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實驗。
原來,一個人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
同時,這個實驗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一句西方格言:
「別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不是嗎?
一個從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
一個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視的眼光;
一個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
一個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惕的眼光……
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內心世界,就有什麼樣的外界眼光。
如此看來,一個人若是長期抱怨自己的處境冷漠、不公、缺少陽光,
那就說明,真正出問題的,
正是他自己的內心世界,是他對自我的認知出了偏差。
這個時候,需要改變的,正是自己的內心;
而內心的世界一旦改善,身外的處境必然隨之好轉。
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
[文 葦笛]
皆因繩未斷
有一則故事,一個後生從家裡到一座禪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禪院裡的老禪師。
來到禪院,他與禪師一邊品茗,一邊閒扯,冷不防他問了一句:「什麼是團團轉?」
「皆因繩未斷。」老禪師隨口答道。
後生聽到禪師這樣回答,頓時目瞪口呆。
禪師見狀,問道:「什麼使你如此驚訝?」
「老師父,我驚訝的是,您怎麼知道?」
後生接著說:「今天在來的路上,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子,這頭牛想離開這棵樹,到草地上去吃草,誰知牠轉來轉去都不得脫身。
我以為師父您既沒看到,肯定答不出來,哪知師父隨口便答對了。」
老禪師微笑著說:「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而不得解脫,我答的是心被俗務糾纏而不得超脫,一理通百事啊!」
後生大悟!一只風箏,再怎麼飛,也飛不上萬里高空,是因為被繩牽住;一匹壯碩的馬,再怎麼頑烈,只要被馬鞍套上,就任由鞭抽,也因為被繩牽住。
那麼,我們的人生,又常常被什麼牽住了呢?
一塊圖章,常常讓我們坐想行思;
一個職稱,常常讓我們輾轉反側;
一回輸贏,常常讓我們殫精竭慮;
一次得失,常常讓我們痛心疾首;
一段情緣,常常讓我們愁腸百結;
一份殘缺,常常讓我們蹙眉千度。
為了錢,我們東西南北團團轉;
為了權,我們上下左右團團轉;
為了慾,我們百轉千迴奔竄;
為了名,我們日日夜夜竄奔。
快樂哪去了?幸福哪去了?
因為一根繩子,風箏失去了天空;
因為一根繩子,水牛失去了草原;
因為一根繩子,駿馬失去了馳騁。
塵世的誘惑或牽掛都是繩。
人生三千煩惱絲,你斬斷了多少?
禪師說:「眾生就像那頭被繩束縛的牛,被許多煩惱與慾念纏縛著,生生死死不得解脫。」
來到禪院,他與禪師一邊品茗,一邊閒扯,冷不防他問了一句:「什麼是團團轉?」
「皆因繩未斷。」老禪師隨口答道。
後生聽到禪師這樣回答,頓時目瞪口呆。
禪師見狀,問道:「什麼使你如此驚訝?」
「老師父,我驚訝的是,您怎麼知道?」
後生接著說:「今天在來的路上,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子,這頭牛想離開這棵樹,到草地上去吃草,誰知牠轉來轉去都不得脫身。
我以為師父您既沒看到,肯定答不出來,哪知師父隨口便答對了。」
老禪師微笑著說:「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而不得解脫,我答的是心被俗務糾纏而不得超脫,一理通百事啊!」
後生大悟!一只風箏,再怎麼飛,也飛不上萬里高空,是因為被繩牽住;一匹壯碩的馬,再怎麼頑烈,只要被馬鞍套上,就任由鞭抽,也因為被繩牽住。
那麼,我們的人生,又常常被什麼牽住了呢?
一塊圖章,常常讓我們坐想行思;
一個職稱,常常讓我們輾轉反側;
一回輸贏,常常讓我們殫精竭慮;
一次得失,常常讓我們痛心疾首;
一段情緣,常常讓我們愁腸百結;
一份殘缺,常常讓我們蹙眉千度。
為了錢,我們東西南北團團轉;
為了權,我們上下左右團團轉;
為了慾,我們百轉千迴奔竄;
為了名,我們日日夜夜竄奔。
快樂哪去了?幸福哪去了?
因為一根繩子,風箏失去了天空;
因為一根繩子,水牛失去了草原;
因為一根繩子,駿馬失去了馳騁。
塵世的誘惑或牽掛都是繩。
人生三千煩惱絲,你斬斷了多少?
禪師說:「眾生就像那頭被繩束縛的牛,被許多煩惱與慾念纏縛著,生生死死不得解脫。」
我是誰!一輩子非讀懂不可的一本書
「我」是每個人一生非讀懂不可的一本書,如不好好把這本書讀懂,那麼活著所擁有的一切,也會變得一點都不值得了。
劉必榮教授提到幾年前在日本名古屋有一位年輕人,一天晚上跟朋友一起吃飯,忽然接到消息,說他所投資的股票一夕間爆賺三十萬美元。這本是件天大的好 事,但他卻毫無興奮之情,仍是一臉茫然。朋友問他如何花這筆錢,買一部高級名車?或買棟房子?
他沈默許久才低聲說,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花。後來他獨自一人跑到高樓頂上,將大把大把的鈔票撒落下來,結果造成交通癱瘓。不久警察就上來把他逮住,以違反公共安全罪名帶去審問。
「你錢太多嗎?幹嘛亂丟?」警察問他時,他無精打采地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我一點動力也沒有,只能跟隨別人的腳步活,日子對我來說已任何意義……」
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活著頂多是個「空殼子」;失去活下去的動力,錢再多,對他而言還有什麼意義呢!像他這樣只是亂撒錢還好,更多的是想以結束生存來了斷活著的空虛與無助,難怪自殺率每年節節高升,尤其在先進國家。
卓播英教授在一次演講中曾問觀眾,哪裡是全世界青少年自殺率最高的國家?結果答案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國民所得非常高,可說是鳥語花春、風和日麗,美得 像天堂的紐西蘭竟然是青少年自殺率最高的國家。紐西蘭的孩子從出生就有很好的社會福利,讀到大學都不用錢,失業也有救濟金,物質生活上幾乎不用煩惱,為何 還想不開呢?而全球成人自殺率最高的國家竟然是在社會福利做得最好的北歐四國,如丹麥、瑞典、芬蘭等國。生長在這幾個國家,從出生到墳墓,政府都照顧得好 好的,但為何還不想活呢?
這似乎說明也證明一個人即使擁有再優渥的物質生活,也不見得能活得美好。如何活出價值,活出喜悅、幸福,焦點應該放在一個人的內在,而非外在。
能把思惟的焦點轉向內在,「我是誰」這本書自然而然被翻開了。
希臘著名的戴爾菲(Delphi)神殿上雕刻著兩句話─認識你自己、凡事勿過度。
為何神殿上不是刻著「歡迎到此一遊」,而要提醒你好好認識自己呢?因為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功課,一個人只有學會與真實的自己會遇,才能讓這本「生命之書」內容越來越豐富精彩,且隨著年歲的增長越具「可讀性」。
當我想像著自己站在希臘神殿前,望著這兩句話沈思默想時,突然意會到其實這兩句話是「一體兩面」。因為當一個人無法活出真實的自我,對事物的追求,不 是流於恣意的放縱,就將陷入消極的逃避。這些都讓生活遠離平衡、中道,走入非愛即恨、非生即死的極端死胡同。
相反的,如果能清楚自己、了解自己,很自然會感覺生命的寶貴,進而會看重自己,珍惜活著的歲月,就不會糟蹋自己,揮霍生命了。
生命這部書很特別,從你誕生的一刻,已隨著時間的流逝自動書寫。不由得您回頭改寫,字裡行間都如實記錄著你走過的每一步。
那是倉皇凌亂的步伐,抑是腳踏實地的步履,都是你自己活過、走過的,沒有人能代替你行走,就像沒人能替你寫這書一樣。
總有一天,書終有結尾的那一頁。但要問的是,當走到這一生的生命盡頭,必須闔上書本,書面被題上「XXX的一生」的那一刻,你我是想把它丟棄,感覺白活一生?還是内容很有意義,發人深省?甚至是值得典藏,傳諸後世呢?
不必等到那一刻,最好現在就好好開始了解這本書,好好用心寫它吧!
劉必榮教授提到幾年前在日本名古屋有一位年輕人,一天晚上跟朋友一起吃飯,忽然接到消息,說他所投資的股票一夕間爆賺三十萬美元。這本是件天大的好 事,但他卻毫無興奮之情,仍是一臉茫然。朋友問他如何花這筆錢,買一部高級名車?或買棟房子?
他沈默許久才低聲說,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花。後來他獨自一人跑到高樓頂上,將大把大把的鈔票撒落下來,結果造成交通癱瘓。不久警察就上來把他逮住,以違反公共安全罪名帶去審問。
「你錢太多嗎?幹嘛亂丟?」警察問他時,他無精打采地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我一點動力也沒有,只能跟隨別人的腳步活,日子對我來說已任何意義……」
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活著頂多是個「空殼子」;失去活下去的動力,錢再多,對他而言還有什麼意義呢!像他這樣只是亂撒錢還好,更多的是想以結束生存來了斷活著的空虛與無助,難怪自殺率每年節節高升,尤其在先進國家。
卓播英教授在一次演講中曾問觀眾,哪裡是全世界青少年自殺率最高的國家?結果答案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國民所得非常高,可說是鳥語花春、風和日麗,美得 像天堂的紐西蘭竟然是青少年自殺率最高的國家。紐西蘭的孩子從出生就有很好的社會福利,讀到大學都不用錢,失業也有救濟金,物質生活上幾乎不用煩惱,為何 還想不開呢?而全球成人自殺率最高的國家竟然是在社會福利做得最好的北歐四國,如丹麥、瑞典、芬蘭等國。生長在這幾個國家,從出生到墳墓,政府都照顧得好 好的,但為何還不想活呢?
這似乎說明也證明一個人即使擁有再優渥的物質生活,也不見得能活得美好。如何活出價值,活出喜悅、幸福,焦點應該放在一個人的內在,而非外在。
能把思惟的焦點轉向內在,「我是誰」這本書自然而然被翻開了。
希臘著名的戴爾菲(Delphi)神殿上雕刻著兩句話─認識你自己、凡事勿過度。
為何神殿上不是刻著「歡迎到此一遊」,而要提醒你好好認識自己呢?因為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功課,一個人只有學會與真實的自己會遇,才能讓這本「生命之書」內容越來越豐富精彩,且隨著年歲的增長越具「可讀性」。
當我想像著自己站在希臘神殿前,望著這兩句話沈思默想時,突然意會到其實這兩句話是「一體兩面」。因為當一個人無法活出真實的自我,對事物的追求,不 是流於恣意的放縱,就將陷入消極的逃避。這些都讓生活遠離平衡、中道,走入非愛即恨、非生即死的極端死胡同。
相反的,如果能清楚自己、了解自己,很自然會感覺生命的寶貴,進而會看重自己,珍惜活著的歲月,就不會糟蹋自己,揮霍生命了。
生命這部書很特別,從你誕生的一刻,已隨著時間的流逝自動書寫。不由得您回頭改寫,字裡行間都如實記錄著你走過的每一步。
那是倉皇凌亂的步伐,抑是腳踏實地的步履,都是你自己活過、走過的,沒有人能代替你行走,就像沒人能替你寫這書一樣。
總有一天,書終有結尾的那一頁。但要問的是,當走到這一生的生命盡頭,必須闔上書本,書面被題上「XXX的一生」的那一刻,你我是想把它丟棄,感覺白活一生?還是内容很有意義,發人深省?甚至是值得典藏,傳諸後世呢?
不必等到那一刻,最好現在就好好開始了解這本書,好好用心寫它吧!
高站的風扇
在溫度高達40℃以上的此地,電風扇應該就是最大解暑的工具了!這種超大型的家用的電風扇是我們從未見過的,所以我們可以想見這裡炙熱的情況。
可是這架電風扇卻站在一片荒涼的空地,絕對不可能有任何電力到達這裡,在風扇旁邊蹲坐著一位垂頭喪氣的婦人。我們無從得知這位婦人為了躲避戰亂,跋涉了幾百公里才到達此地,這架電扇恐怕就是她所有的財產和唯一的安慰了!
這是我們六月初從南亞某國賑災回程中在報紙上看到的一張照片,而同一版面還報導了五則有關恐怖攻擊的消息。過了沒多久,聽說流離失所的難民已增至350萬了!相較於他們的困境,我們實在是太幸運了!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也許他們正值苦果成熟,而我們呢?是否該以此為借鏡,不必讓自己墮入同一困境呢?
可是這架電風扇卻站在一片荒涼的空地,絕對不可能有任何電力到達這裡,在風扇旁邊蹲坐著一位垂頭喪氣的婦人。我們無從得知這位婦人為了躲避戰亂,跋涉了幾百公里才到達此地,這架電扇恐怕就是她所有的財產和唯一的安慰了!
這是我們六月初從南亞某國賑災回程中在報紙上看到的一張照片,而同一版面還報導了五則有關恐怖攻擊的消息。過了沒多久,聽說流離失所的難民已增至350萬了!相較於他們的困境,我們實在是太幸運了!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也許他們正值苦果成熟,而我們呢?是否該以此為借鏡,不必讓自己墮入同一困境呢?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