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已經嚴重影響到地球的生態和環境,更是讓很多地區遭受前所未有的災難。以下是受全球變暖影響最大的十個地區:
1、達爾富爾(Darfur),蘇丹
在這個地區陷入乾旱之前,達爾富爾的牧民和農民一直相處和睦。在肥沃的農田間,牧民在岩石山上放牧自己的駱駝,並用收割後剩餘的莊稼枝葉來飼養家畜。但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達爾富爾持續乾旱,這片土地已經沒有能力同時供養牧民和農民了。於是,缺少牧草的牲畜開始蠶食農民的莊稼,而農民們開始在自己的田地邊緣建起柵欄——農民和遊牧群落之間的暴力衝突也隨之爆發。2003年,達爾富爾地區爆發大規模武裝衝突,但這次衝突更多地被視為對蘇丹政府的不滿,而忽視了氣候變化的因素。儘管這次武裝叛亂最初尋求建立一種泛種族的聯盟,但反對和支持政府雙方的分歧,使這個所謂的聯盟迅速分裂為不同的種族陣線。放牧駱駝的阿拉伯人非常嫉妒農民擁有的土地,因此成為了支持喀土穆的中堅力量。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場曠日持久的乾旱?氣象學家對這場旱災進行了研究,發現熱帶和南太平洋地區氣溫升高,而北大西洋的氣溫則有所下降,破壞了原有的非洲氣候風——是全球氣候的變化導致了達爾富爾地區的乾旱。達爾富爾地區的危機也波及了乍得和中非共和國。由於乾旱,蘇丹的遊牧部落紛紛離開達爾富爾,並深入到剛果的熱帶雨林。其他地區的人也擔心自己的土地是他們的下一個目標。2007年,當聯合國安理會開始氣候變化影響的辯論時,一位加納代表站了起來,堅稱安理會應重申對全球變暖帶來的威脅採取“及時、合作和可持續發展”的舉措。在他的祖國,氣候變化使撒哈拉沙漠不斷蠶食草原和耕地,牧民們的牲畜不得不去農民的土地中爭奪食物,而憤怒的農民則大量購買殺傷力強大的步槍——來射殺這些牲畜,保衛自己的糧食。
2、墨西哥灣沿岸(TheGulfCoast)
氣象學家也許還在為氣候變化是否會導致颶風更頻繁、更猛烈而爭論不休,但顯然保險公司沒有耐心等待他們的結論了。在2004年和2005年的颶風季節,包括卡特裏娜在內的多場颶風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登陸,使該地區遭受重大經濟損失。最終,佛羅里達州向保險公司提出的索賠超過了560萬項,總金額達810億美元。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Re)聘請了三位氣象學家,試圖對未來的自然災害作出預判。2004年颶風季節前,該公司公佈的一份報告稱,在此後十年裏,全球變暖導致的氣候災害,將使保險公司每年付出超過300億美元的賠償。隨著卡特裏娜颶風的到來,保險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整個保險業的基石是,基於過去,對未來做出準確的預判。”氣候組織北美地區主任克麗絲·沃克表示。(氣候組織是一家獨立的國際非贏利機構,致力於推動企業和政府部門發揮領導作用應對全球變暖)。“如果保險業不因應氣候變化而做出變化,它們就有麻煩了;但如果保險公司信任這些氣候變化的相關資料,並將作出改變——那麼,你怎麼確定保險的價格?如何建立起新型的保險模型?”
3、義大利
2007年8月,一場流行病襲擊了CastiglionediCervia——義大利一個2000多人的小村莊。超過100人染上疾病,出現了發燒、發疹子等症狀,骨頭和關節也斷裂般疼痛。一個不同尋常的暖冬,使得亞洲虎蚊(Asiantigermosquitoes)在這一年提前產卵,蚊子的數量也急劇增加。當一個義大利遊客從印度返回時,也帶回了基孔肯雅蚊症(chikungunya)——一種和登革熱(denguefever)非常相似的疾病,亞洲虎蚊也已經成為這種疾病的完美媒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官員的介紹,這是歐洲第一次暴發因氣候變化引發的熱帶流行病。氣候變化加速了登革熱和其他以蚊子為媒介的熱帶疾病的傳播,例如瘧疾。當它們所處的水域溫度升高時,蚊子幼體的成熟速度大大加快了,雌蚊子吸血也更快、更頻繁了。感染了瘧疾的蚊子只能存活幾個星期。而寄生的病原體是否存活,取決於它成熟時,它的宿主是否還活著。在20℃的環境下,瘧原蟲的生殖週期是26天;而在25℃的環境下,這一週期變成13天。“我們可以看到全球範圍內蚊子以及它們傳播疾病的變化,”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全球環境和健康中心的副主任保羅·愛潑斯坦(PaulEpstein)說。“那就是,它們的存在範圍延伸了——包括緯度範圍和季節範圍。”
4、北歐
迄今為止,全球變暖給世界葡萄酒釀造業帶來的影響,還是正面的。因為氣溫上升讓這種水果的枝蔓更豐滿,成熟更快。美國南俄勒岡大學的氣象學家格利高裏·鐘斯領導了一項研究(鐘斯的兒子就是一位葡萄酒釀造商,他也參與了這項研究),分析1950年到1999年間氣候變化情況及其對葡萄酒業的影響,而衡量葡萄酒品質的標準,是索斯比的豐收等級:以100分來評估葡萄酒的品質(當得分在90分以上,該地區的葡萄豐收等級為非常好;得分在40分以下,意味著災難)。鐘斯進行分析研究的27個葡萄酒產區,從1950年到1999年,氣溫平均上升了1.3℃,而葡萄酒的產量也相應有了較大提高——成熟週期更短,意味著豐收,有更多的葡萄用於發酵。全球變暖引起的最顯著的變化,還是葡萄酒的分數——除了及少數例外,分數都大幅上升了。平均來說,氣溫上升1℃,葡萄酒的豐收等級會上升13分。德國葡萄酒商是氣候變暖的最大受益者,這些地區原本比法國氣溫更低,但他們的豐收指數上升了20分。很明顯,在經過這一系列快速增長的年份之後,未來不會再這樣美好。2003年席捲歐洲的熱浪,使葡萄種植者創下了收穫葡萄最早的紀錄,也導致當年的葡萄酒和葡萄乾產量極大增長。經過對一個地區每年的氣溫和葡萄豐收等級的比較,鐘斯能夠確定這一地區最適合葡萄種植的氣溫。根據鐘斯的研究,全球變暖使得在上個世紀90年代,大部分葡萄種植區氣溫就達到了最適合的溫度——使葡萄產量和品質達到峰值。隨著氣溫繼續上升,全球的葡萄種植者會發現自己的水果過快成熟,葡萄酒的最佳產區將不斷向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遷徙。事實也確實如此:葡萄酒的產區已經擴大到荷蘭、比利時,甚至丹麥。在西班牙,葡萄園搬到了比利牛斯山上。和中世紀暖期(theMediWarmPeriod)結束時的12世紀(英格蘭葡萄園的鼎盛時期)相比,英格蘭適合種植葡萄的地區將大大增加。
5、大堡礁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大大增加,這些二氧化碳有1/3左右被海洋吸收,它與海水起化學反應,形成碳酸。迄今為止,我們釋放出的二氧化碳已經太多,讓海水的PH值從8.2降到了8.1。首先感受到海水變化的是海洋動物,它們用碳酸鈣構成了自己的殼和外骨骼。酸性(或弱鹼性)的水會腐蝕螃蟹、軟體動物和海螺的殼。珊瑚礁則受到了雙重衝擊:海洋中化學成分不斷增加和不尋常的海水升溫帶來的壓力。在1998年到2002年之間,因大面積珊瑚白化,澳大利亞的大堡礁至少損失了10%的珊瑚。珊瑚的顏色來自於寄生其體內的共生藻,但病毒的過度繁殖,使共生藻大量死亡,導致珊瑚變白、衰弱。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計,到2050年,大堡礁97%的珊瑚將白化、死亡。大堡礁將成為全球變暖最早的受害者,而該地生物圈將受到的毀滅性打擊也可以預期。澳大利亞海鳥的數量已經急劇下降。海鮮產業將是倒下的下一環——緊跟著珊瑚礁消失的,就是海裏的魚。
6、海島國家
2007年夏天,太平洋上的小島國基裏巴斯共和國(Kiribati)在世界上第一個宣佈,全球變暖已經使得自己的島嶼不適合居住,請求國際社會幫助基裏巴斯國民撤離。IPCC估計,氣候變暖、冰川融化將使海平面在本世紀末平均上升1米。這將使該國33個島嶼的大部分被海水淹沒。海水入侵,將使島上的地下水無法飲用。就在基裏巴斯等待世界上某個國家打開大門,接納它的10萬居民時,馬爾代夫也遭到類似的威脅。唯一不同的,是馬爾代夫的旅遊業給它帶來了較大財富,使它可能為自己的國民購買新的家園。2008年11月,馬爾代夫的第一位民選總統納希德宣佈,他將成立專門基金,用於購買土地,以安置該國的30萬居民。“我們不希望離開馬爾代夫,”納希德說,“但我們更不願意成為氣候變化難民,在帳篷裏一住幾十年。”儘管印度和斯里蘭卡有著和馬爾代夫相似的文化和氣候,有著廣闊土地的澳大利亞,也是馬爾代夫遷移的另一個可能的目的地。海島國家不是海平面上升的唯一受害者:海平面上升1米,意味著孟加拉土的1/7將被淹沒;荷蘭也不得不築高堤壩,增強抵禦洪水的能力;全球各地的海濱城市也都將受到威脅。而許多旅遊勝地將失去現有的風采:更高更猛的海浪意味著土壤侵蝕加劇、珊瑚白化嚴重、海灘鹽鹼化,以及更多的岩洞。
7、美國華盛頓特區
根據紅十字會的統計,氣候變化導致人們流離失所的數量,遠遠超過了戰爭。總部設在倫敦的基督教救援組織預計,到2050年,因氣候變化引起的洪水、乾旱和饑荒,將導致超過2.5億人背井離鄉,遠遠超過目前戰爭和區域武裝衝突、饑荒和生態災難導致的1.63億人。這2.5億氣候難民,幾乎全部來自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那些國家的政府和市民缺乏必要的資源來應對逐漸暖化的世界帶來的威脅。“毫無疑問,在世界許多地區,氣候變化——包括海平面上升、沙漠化、濫伐森林,正在導致移民潮產生。”總部設在日內瓦的國際移民組織總幹事布倫森·麥金利說。在富裕國家,氣候變化的影響可能是政治性的。不斷湧入的移民潮,給予了反移民組織發表其主張的語言環境。一個總部設在華盛頓特區的移民研究中心主張,大量移民從發展中國家來到美國,阻礙了世界遏制全球變暖的戰爭,因為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這些移民進入美國後,排放的二氧化碳是他們在祖國的4倍。“目前在美洲,大量移民從南向北遷徙,是導致美洲一些國全國性緊張的辯論主題。”2007年,11位美國退休海軍將軍聯合撰寫了一份分析報告,稱:“目前的移民主要是經濟落後和政治不穩定造成的”。“從墨西哥進入美國的移民很可能會急劇增加,因為降水稀少和乾旱導致該國水資源匱乏。不斷增加的氣候災難,如颶風,將催生更多的墨西哥移民進入美國。”
8、西北航道(TheNorthwestPassage)
西北航道是從大西洋經歐亞兩洲北部諸海到達太平洋的航道。北極海冰的融化,也引發了地緣政治意義上的競爭,俄羅斯、挪威、美國、加拿大和丹麥都不斷重申對這一領域的主權。幾國對這一領域的爭奪,部分原因是由於海冰下可能存在的寶貴資源:礦藏、石油——隨著海冰融化,冰蓋下的寶貴資源正浮出水面。船舶從北美西海岸出發,通過西北航道抵達亞洲,比它們通過巴拿馬運河,航程減少6400多公里。由於不必通過狹窄的運河水域,任何型號的船隻都可以順利通航。2007年11月,歐洲航天局宣佈,自從有記錄以來,西北航道第一次可以全程通航——至少是短期內可以全程通航。如果冰蓋持續融化,西北航道將越來越適於通航。多年海冰和北極冰帽非常厚、非常堅固,厚達8米的冰層中富含鹽,如同混凝土一樣堅固。相反,剛形成的海冰非常薄和柔軟,它們的厚度一般不會超過1.82米,更容易被破冰船或鑽井船清除。“當發現北極出現了無冰的季節,就意味著北極不再有多年的海冰。”地球環境資源學家大衛·巴伯表示。“這意味著西北航道全年通航是可能的,”遊船早就動身去嘗試了。2008年11月,加拿大宣佈商業船舶首次次成功穿越了西北航道——從加拿大蒙特利爾出發,抵達努努瓦特西部。
9、阿爾卑斯山
根據經合組織(the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的資料,阿爾卑斯山正以全球平均水準的3倍速度變暖,而且氣溫上升的速度可能還會加快。高山冰川正不斷消融,而山上的植物正不斷向高海拔地區遷徙。隨著雪線的不斷上移,阿爾卑斯的冬季運動——滑雪——這項運動每年吸引了600~800萬遊客,也遭到嚴重的打擊。滑雪場已經率先應變。因為預計在一年中的降雪日子會越來越少,因此它們不得不鋪設人造雪——從附近的冰川取回的碎屑。瑞士一個村莊以不到1美元的價格出售他們的滑雪場,僅要求滑雪場新主人修建兩個鋪滿了雪的滑雪坡。其他的山頂景點或者關門,或者開始發掘全年無冰的旅遊項目。那些以滑雪專案聞名的村鎮,轉而開發溫泉專案。建造會議中心和豪華酒店能夠吸引遊客和商業人士到來,並前往高海拔地區。在奧地利境內的阿爾卑斯山,阿柯多姆(AquaDome)溫泉的四星級酒店聲稱,他們擁有大量的室內和戶外溫泉浴場。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衝擊下,阿爾卑斯旅遊業保有的一線希望,或許是:在未來酷熱的夏天,山區可能會成為一個避暑勝地——而不再是冬季的滑雪勝地。
10,烏干達
在一些地區,應對全球變暖的努力帶來的影響,甚至遠遠超過了氣候變化本身的影響。在烏干達東部的埃爾岡山國家公園(theMountElgonNationalPark)周邊,一個荷蘭非贏利組織正在努力造林以賺取碳排放信用額度,以抵消航空公司乘客造成的碳排放,而將獲得的收益再投入到造林中。這原本是一個皆大歡喜的計畫:樹木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遊客們的內疚感也會因此減少,烏干達也擁有了更大的公園。但是,這個計畫有一個致命的疏漏:一個在這個山丘發展養殖業的群落,對自己的領地被佔領大感憤怒,他們用訴訟和彎刀趕走了這個荷蘭組織——儘管他們也清楚,更多的樹意味著捕獲的二氧化碳更多。在這次衝突中,農民獲得了勝利。但更多的衝突中,獲勝的一方也是窮人。在厄瓜多爾,一個類似計畫的團體負責人表示,他們白白為植樹計畫花費了鉅資;在巴西和印度,植樹捕獲二氧化碳的努力同樣導致了和當地居民的衝突。最主要的挑戰,來自於《京都議定書》——關於氣候變化談判的條約,究竟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植被捕獲二氧化碳方面,窮國和富國誰負有更大的責任?是否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要讓這些地區繼續處於極端貧困??(來源:環球科學 方法編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